對于一個大國,只有鄉村第一產業發展好了,國家才會有希望和長足的發展!


01

為何要鄉村振興

 

(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隨著改革開放,各個領域都有長足的發展,尤其經濟的發展,農村為改革開放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也犧牲不少。幾十年經濟發展,似乎只有三農領域隨著經濟發展的浪潮,問題卻越來越凸顯,俗話說的農村出現“386199部隊”,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日益嚴重,且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空心化也出現了驚人趨勢,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2010年,每天將近300個自然村消亡。(具體數據各統計口徑不一,大致差不多)

 

現狀牽動著我們黨和國家的心,中國是農耕文明古國,農耕文明是滋養我們發展的源泉。同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導致供給側改革,市場會通過需求端來倒逼生產端。對農產品來講,我們不僅僅停留在數量上和溫飽程度,原來鄉村農業的發展模式已經很難適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供給側改革也為成為鄉村的發展中的挑戰與機遇。當然,人民享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同樣包括我們5億左右的農民!

 

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下,中國政府逐漸認識到,西方的金融和經濟方式大約每10年一個周期的出現波動或者低迷。在資本的推動下,周期性遇到產品過剩,我們需要不斷消化產品過剩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有了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中國鄉村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可以回旋空間,更有幸,國家有識之士,鄉村不應當只是消費,只有鄉村的振興和發展,才是真正“活”了的市場,才是把整盤棋下活來,而且這屬于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方式,也是我們中國擁有廣袤鄉村的一種獨有優勢。

 

(二)社會穩定和人民團結的需要

 

農村家庭的穩固性,需要一家人能夠團聚,能在農村養活一家人,那么農民就能夠安心務農,夫妻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這是中國家庭最基本的訴求,也是農民的基本訴求,也是國家安定和諧的基本。可謂家齊則國治,國治則天下平。

 

國人的文化里,不患寡而患不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需要中國智慧解決,發展均衡和充分,意味“均”,百姓的心態就平和,社會就安定和諧。

 

(三)情感上的彌補與文化的歸屬

 

在經濟發展中,中國農民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糧食和原材料保證,在工業剪刀差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現在城市的發展應當反哺我們的鄉村,在情感上是合情合理的,更因為我們是重感情的民族。

 

另外,在發展中,我們驚醒地發現,鄉村的是我們的魂和根,我們不可以沒有“她”,她是母親,她是甘泉和雨露,曾經撫育和滋養了我們,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愛護自己的母親!


 

02

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的契機

 

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和供給側改革的要求,綠色有機農業發展之路給鄉村振興和發展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參考路徑。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指導,鄉村產業興旺就是要走一條綠色有機農業之路,這才是可持續的科學產業發展觀。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必須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從產業優化來講,無疑,也給鄉村產業發展提出有別于傳統的數量與價格取勝的農業之路。

 

大環境,大背景,大趨勢,都將是綠色有機發展的好時機。

 

03

有機農業發展的原則適合科學可持續發展觀

 

在經濟上,優質的有機農業,會給予農民合理且應有的價格與價值。從價格中農民獲得養家糊口的物質基礎,從生產收貨中,農民獲得應有尊重和自然感。

 

有機農業的發展理念和操作規范,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好的注腳。有機農業的發展理念講究健康、生態、平等與關愛。有機農業首先關注土壤健康,只有土壤健康才能生出健康的食物,人才吃了健康的食物才會享有健康。人在食物吃得健康了,相對在醫療上花費支出就會少。在土壤健康的基礎上,尊重生物的多樣性和系統化,而生物的多樣化和系統化又進一步保障了生物的平衡與健康。同時在系統里的每一個生物都應當被平等的對待,包括昆蟲、雜草,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有機農業本起源于公益,沒有關愛和熱性,是很難做好有機農業的,需要多動植物的關愛,更是源于對社會的關心,也是對人類的大愛。

 

有機農業的發展原則講究心態平和對待每一個眾生,關愛與熱情,系統化、多樣化,并提倡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符合科學可持續發展觀,對現當代鄉村乃至整個社會都有非凡的意義。


 

04

有機農業發展在中國的危機

 

(一)信任危機

 

在我們的社會里,現在最大的危機莫過于信任危機。在有機農業里,有過而不及。新技術(例如互聯網實時監控)和認證體系的應用,消費者對你還是持有質疑的態度,例如,我不能24小時看監控啊,認證標志可以買呀……這種信任危機,不是一朝一夕失去的,是改革開放后,社會的流動性增加,熟人體系的監督體系不再起作用,加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過程中慢慢出來的。一些組織機構、企業和個人在經濟發展浪潮中,以追求規模經濟發展的工業發展思路,我們變得利益熏心和認識不清楚,違背道德、良心和法律,所以我們的食品添加劑、抗生素、殺蟲劑、大量農藥化肥……我們不再信任,因為社會在的主流價值觀主要以經濟利益追求為目標,否則被正常人似為“傻子”,或者“披著羊皮的狼”為獲取更多經濟利益。

 

信任的建立,怎么一點點的失去,我們就得怎么一點點找回來。在這場戰役中,政府是表率和推動者,企業是先鋒和中間力量,人民是跟隨者和監督者,需要整個社會的聯結更加緊密,只有人與人或者人與團體之間聯結更加密切才會重構信任體系。

 

(二)價格危機

 

長期以往的慣行農業(石油農業,把農藥化肥視為重要的生產物資)以數量和規模取勝的思維,不僅對我們農業的價格造成影響,同時也對我們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例如,我們普通居家過日子的居民,都是既希望能少花錢,能買更多更好的食物,而且這似乎是我們持家有道的一種基本技能。因為我們出現過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即使在物質生活極度發達和豐富的年代,菜市場的主力軍仍然是我們的父母親這一代。

 

其實在這種矛盾的價格需求體系下,消費者心理有點不舒服,農民就更難為情。在傳統農業發展,經常受價格因素、收購商的制約,農民終究是被掐脖子,難以從農業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如果從事有機農業,在能順利產出的前提下,農民接觸到有機顧客的機會少,會面臨著滯銷的市場風險。

 

價格的危機渡過,需要讓人民不斷認知到,需要原本的味道,有機農業才是農業的原本,才是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根本路徑。讓價格和價值不斷回到它應有“值”,讓農民能在土地上活下去,也能在土地上活出應有的尊重和體面!

 

(三)技術危機

 

隨著幾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我們四千年農夫的智慧,似乎就像我們溝河里的小蝦小魚一樣,突然一夜間不見了。我們農業的智慧,在農藥化肥的的“炮轟”下,似乎當然無存,我們的土地開始板結,氮磷鉀含量嚴重過剩,病蟲害經常出現……

 

由于有機農業技術的推廣不夠普及,農業智慧又出現斷層的現象,現在的新農人或者農民轉型做有機農業,一個難關就是技術關。加之之前土壤的破壞,恢復需要時間,小農的經濟壓力,不太允許小農或者新農人有太多試錯的機會。

 

(四)其他

 

農業本身就存在許多自然不可抗拒的風險,給農業本身帶來了很多挑戰和冒險精神。農產品的從源頭的種子多樣化的減少,農產品的同質化嚴重,流通渠道的不暢通 ,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都是給有機農業帶來困難重重。



05

呼吁社會性企業為鄉村注入活力

 

所謂社會企業,就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從事營利活動的商業組織,也叫社會性企業。其具有社會性、商業性和創新性。

 

有機農業的發展經歷了,源于公益的1.0時代,2.0的商業時代,現在正是公益和商業結合的3.0時代。中國的有機市場生機勃勃,如今,中國有機農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三,并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有機市場。這是一個激蕩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有機農業能否很好的把握此次契機。我們需要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和社會性企業給我們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中國之大,人口眾多,各個地區情況不同,政府的管理壓力巨大,肩上責任擔子重。我們與其抱怨政府效率慢、食品不安全、醫療改善慢、養老資金有壓力,不如自己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參與進來,行動起來。用理想和行動來盡自己微薄之力,解決社會問題,可謂九層之臺始于壘土。那句歌詞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得美好。

 

企業的誕生也是源于社會發展和人們的需求,是為了協同更多的人來解決問題而出現的事物。正好,社會企業更加強調了其社會問題的解決,是時代的呼聲。用商業來驅動,通過不斷創新的方式,讓企業能夠經濟自立,可持續的為社會發展和問題的解決而服務。有機農業3.0時代正式亟需高質量、有家國情懷的社會企業,用市場的方式,讓農民農場真正活起來,真正興起來,真正體面起來。


06

呼吁消費者多些耐心和包容心

 

中國有機農業的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最早是境外認證機構和國內民間機構開展有機認證工作,多數產品認證以出口為主。雖然經歷過30年的發展,但我們還是不夠成熟,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對于成熟市場的到來過程,我們需要耐心和理解。

 

對于想從事有機農業的小農戶,沒有有機認證或者在轉換期,我們應當給與包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實地了解和考察,這樣便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們的生產者,讓自己能夠真正吃到物有所值的食物。其實,對于想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戶,只要他們愿意,并開始嘗試的時候,個人覺得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就應當給與支持和鼓勵。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機農業和鄉村振興,都是我們的魂,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你我的參與,或生產、或消費、或理念宣傳都能為我們的鄉村振興和有機農業添磚加瓦。只有攜手,守護青山綠水,讓故鄉依舊溫情!

 

來源:惠府咨詢  (農道旅游)

免責聲明: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視頻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版權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